在温尼科特的理论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个体在面临外界压力或威胁时,为了保护真我不受伤害,可能会构建一个假我来应对。其中这个假我就是虚假自体,与之相对的真我就是真实自体。
举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对每个人都很温柔,却也很容易让人察觉到他们的温柔是虚假的。但这种假并非有意的假,而可能是下意识的反应。比起简单地认为他们做不到展露真实性格,不如说他们习惯了忽视原本真实的自己。
事实上,假自体的形成,与早期和环境的互动有关。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满足母亲的需要,于是当母亲失衡时,他们习惯于做让母亲满足的事情,即“学会了抑制她的眼泪,治愈她内部的死亡”。但这样的行为模式会加重孩子的成长变形,让孩子的生活是为了支撑母亲的生活存在,而忽略掉了更重要的自己。
其实,想找到真实的自己,首先我们需要的是把自己放在首位。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
如果常常刻意伪装、模仿,难逃越做越匮乏、越来越自卑的趋势。我们要接受有人是烛火,有人是荧光,不需要伪装完美的样子也能被他人接纳,也能被他人赞扬。
2.向外展露自己的真实
当我们在和朋友初识时,表现得非常客气,但接触下来,会开始退行——这是指人们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所以当我们与朋友熟识时,当我们感觉越安全的时候,我们就越会退行,逐渐呈现真实的状态。
3.接纳真实的自我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自我怀疑,而将自己藏在复杂的面具后面,很难真正地开心与难过。然而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有机会慢慢地重新认识自己,达成真假自体的平衡,拥抱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