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美文   >   正文

你有容貌焦虑吗?

作者:    信息来源:山大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4-12

“我要是再瘦点、再高点就好了......”

“我的鼻子好塌,脸也方,好想去整容。”

“我脸上好多痘痘,不化妆都没办法出门。”“我长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ta怎么会喜欢我。”

“我讨厌照镜子,讨厌照相,讨厌看见自己这个样子。”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有这种情况,那么你可能已经陷入了容貌焦虑的“陷阱”。

当今时代,人们对容貌的关注和追求越来越高,由此而导致的“容貌焦虑”现象也更加普遍。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展开关于容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生中度焦虑的比例大于男生。

虽然“容貌焦虑”在当前社会更多是作为网络媒介社交时代出现的新词汇被人们所谈论,实际上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1935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师Paul Schilder就将身体形象(body image)引入分析,提出若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形象产生负面评价,并认为不符合社会期待时,就会产生“社会形体焦虑”,这实际上是从身体角度对“容貌焦虑”的整体概括。在现代社会,容貌焦虑主要是指受社会审美标准和社会媒介语境影响,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型等身体形象产生不自信、不满意与不认同的负面情绪,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已有研究发现,容貌焦虑不仅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情绪体验和自尊等存在关联,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躯体变形障碍和进食障碍。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容貌焦虑”因何而起?在信息网络媒介高速发展的当下,“容貌焦虑”已经不单是偶发的个体心理问题,而成为一种更广泛的社会心态,因此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出发能够更好地解释容貌焦虑背后的原因。

在社会层面,首先,信息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频繁地在社交平台上接触到各种精心展示的完美形象,这种对于容貌的过度美化修饰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和放大对自己容貌的不满和焦虑。其次,在网络媒体以及各种影视作品的大肆渲染下,社会审美标准越来越单一和框架化,当人们发现自身不符合所谓主流审美的“标准”时,就容易对自己的容貌产生负面的、消极的评价。最后,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会利用他人作为比较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比较与被比较的氛围中,一面受他人的影响产生容貌焦虑,一面又在展示自己精心修饰的外貌中传播和助长焦虑。

在个体层面,引发容貌焦虑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自我认知偏差。容貌焦虑背后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信念,在这种认知偏差下,个体对自己的容貌有着苛刻的要求,过度关注自己容貌缺陷而忽视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点和价值,倾向于把自身遇到的困难归因于外貌。第二,低自我价值感。容貌焦虑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不认同,当个体内在价值不足、自我评价体系单一的时候,会倾向于把自我价值和认同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从而更容易落入“容貌焦虑”的陷阱。

在了解了容貌焦虑从何而来后,我们该怎样克服容貌焦虑?就个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调整自我认知,学会接纳自己。对抗容貌焦虑,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要只专注于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而要尝试去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和正向资源,接纳真实的、独一无二的自己。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真正学会欣赏自己的时候,就不会被焦虑所困扰。

第二,管理社交媒体的使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限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有选择地接受和解读媒介信息和营销广告,避免过度暴露于塑造完美容貌和扭曲审美标准的网络媒介中。不盲从于媒体和社会的审美观点,接纳和欣赏自我与他人外貌的多样性,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

第三,积极行动与改变,追求自我内在价值。如果对自己容貌上的缺点比较在意,可以通过护肤、运动、穿搭、改善饮食作息等健康手段来改善自身的不足。有时候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只是缺一点点改变。自我价值不应由外貌来定义,当我们将注意力从外貌转移到更具有深远意义的领域时,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内在平静和满足感,也更能够发现和认同自我价值。

容貌焦虑源于多种因素,破除容貌焦虑,不仅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共同传递一种健康、多元和包容的审美理念。追求美并没有错,但我们更要明白什么是美,真正的美绝不仅是追求完美的外表,抛开焦虑和比较、活出自我的你,是美的另一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