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的寒假已经结束了,早八已经开始了,闹钟格外刺耳。当假期全然沉浸的安逸状态突然被打破,心头自然产生极大的落差感,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而一点一滴地加重……并且发现自己的睡眠的规律乱了,白天变得容易困了,脑子好像也没有那么清醒了,肠胃好像也出问题了……小心!“假期后症候群”找上你了!
假期后症候群(post-vacation syndrome) 不是一种临床诊断,更是一种生活现象,主要表现包括疲倦、生理时钟混乱、昏昏欲睡、失眠、精神难以集中、胃口欠佳、肌肉酸疼,出现空虚、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身体和精神日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在长假期中过度放松后,不适应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到高度紧张状态。就像长时间紧绷的橡筋,在松弛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要恢复之前的紧绷状态就可能会断破。我们的精神也是如此,要回到之前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较强的自控与适应能力。这与大脑的“偷懒”机制有关。
当我们稳定地从事某项活动时,该活动会按照顺序先后、强弱不同的规律,反复“刺激”并作用于大脑皮层,形成适应环境的条件反射链,多条条件反射的累积就会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形成后,当刺激物再次作用时,条件反射链便会自动出现,此时我们无须刻意思考便能顺利进行相关活动,大大减少脑力和体力消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就像我们平时在学校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完成日常生活的运作,而到了新的环境之后,即使简单的日常活动也会耗费一部分精力去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人往往在刚进入新环境时会觉得更累的原因。
但因为我们的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动力定型也会在新的条件下被改造或发展:在新的条件下,大脑皮质会被再次刺激,并与新的动力定型结合,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个重新适应的过程中,人类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情绪,包括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的增长,就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继而影响身心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稳定从事某种活动时,为了减少能耗,大脑会形成一种“惯性”;当惯性突然被打破时,则需要重新适应和建立,而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因此,假期后症候群其实是由负面情绪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
那么长假过后该如何调整状态快速回归状态呢?下面的方法供你参考:
首先就是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假期结束后,新旧“动力定型”切换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使得大脑不能立刻适应工作模式。所以,刚返校时要控制学习和工作量,先从简单的做起,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并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刚开学就开始紧张忙碌地加班加点,不仅没有效率,还会因为效率低而增加焦虑感。
其次,可以调动身体的五官来调节疲惫的身体。“看”:读书看报、欣赏书画作品、饱览自然风光。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分散注意力,用色彩影响情绪感受,缓解不良情绪。“听”:听一些舒缓、优雅的音乐。音乐能对交感神经产生作用,引发共鸣,从而达到干预情绪的目的。“闻”:柑橘镇静,缬草延长睡眠,薰衣草镇静舒缓。芳香疗法可改善抑郁和焦虑。研究表明,接受芳香疗法的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焦虑程度明显改善,症状减轻。“吃”:和喜欢的人吃一顿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美食当前,大脑会释放大量多巴胺,不仅能使人产生饥饿感,还会使人心情愉悦,开怀享用。对于假期后症候群,大家有什么独特应对方式呢?比如小编喜欢晒太阳,在晒晒暖洋洋的太阳之后,心情就变得非常舒畅。你呢?欢迎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最后,假期已逝,祝大家元气满满,开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