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美文   >   正文

鸟笼效应:本来想买一双鞋,最后买了一套衣服

作者:    信息来源:胡慎之公众号    发布时间: 2020-06-03

一、什么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怎么来的?这就跟美国心理之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的一个“赌约”有关。1907年,詹姆斯刚从哈佛大学退休。有一天,他去拜访他的好朋友物理学家卡尔森,顺便跟他打了个赌,说:“不久之后,我一定让你养上一只鸟。”卡尔森根本不相信,觉得自己不可能会这么做。过了几天,是科尔森的生日,詹姆斯送了他的礼物——一个精致的鸟笼。聪明的卡尔森一看到这个鸟笼,就知道詹姆斯想做什么,但他还是不认为自己会养一只鸟。可自从卡尔森把这个鸟笼放在家里后,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不管卡尔森解释了多少次,自己并没有养鸟,但没有一位客人肯相信,他们觉得没有养鸟,还会放一个鸟笼在家里吗?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来养。这也让詹姆斯的“预言”成功实现了。

所以,鸟笼效应通常来形容,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

二、鸟笼效应的思想

鸟笼效应之所以奏效,原因有两个:

(一)惯性思维

每个人看到鸟笼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养鸟的笼子,或者是这里曾经有过一只鸟。没人会觉得,有人会只买一个鸟笼放在家里做装饰品。就好像,你看到学校,你就会想到老师、学生或书本;看到婚车,你会想到婚礼、捧花或酒席等等。这其实就是惯性思维在左右我们的想法,让我们只想到某些固定搭配的事物,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二)迫于外界因素和心理压力,你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卡尔森原本并没有想养鸟的意愿或想法,但由于空鸟笼的原因,每个人都认为他养过鸟,只不过现在可能鸟不在了而已。为了避免以后再被人问到同一个问题,他选择直接养一只鸟。这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不用再不断解释说自己根本没养过。

三、该如何避免鸟笼效应?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低鸟笼效应对我们的影响呢?

(一)避开惯性思维,重塑新的认知

当两种有联系的事物同时出现时,我们经常会倾向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忽略他们两者间的其他可能性。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和理智地思考一下,那些我们原本理所当然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就这样?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例如:看到香蕉,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水果,是吃的。但有可能香蕉还有别的功能和作用,只是我们被原本的固有思维所束绑住了。

(二)外界压力和身边人对你施加的心理压力

当你知道鸟笼效应的影响后,接下来你需要注意的是别人和外界的影响。就像卡尔森一样,他原本已经下定决心不养鸟,但周围人的眼光和疑问,让他屈服了,选择养一只鸟来断绝别人的提问。所以我们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提问,需要有明确的判断和清晰的认知。当然,每样东西都有两面性,鸟笼效应也有它的好处。鸟笼效应的特点就是,它所产生的心理暗示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来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例如:看书,打开的书比闭合的书更有让你看的欲望,因为你可能会有种想法,书已经打开了,不如看看吧。